【不值得紀錄的心情】 最近兩個月吃到的不推薦餐廳

我小時候是真的不挑吃,一直到大學畢業出社會頭幾年還是一樣,
但是這一年似乎一直遇到不如意的餐廳。
我的消費水平也許沒有逐年提高,但已不像年輕時那麼不揀餐廳,理當遇到雷店機率會減少,
然而不滿意的經驗卻一直累積,大概是因為人真的變挑剔了,
難道人的個性變乖剌,口腹之慾上也變得愛找麻煩了嗎?
只能安慰自己有點「鑑賞力」總是好事,不管這個「鑑賞力」有沒有根據,符不符合普世標準...

舉幾個最近讓人覺得哀傷的例子:

1. 三味食堂─份量大帶來的反面效果


萬華祖師廟旁的排骨大王一直是我們家心中的神,
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它似乎去神格化了,
我雖不是饕客吃不出所以然,
但就是覺得它少了令人驚豔的感覺,降格為普通好吃的排骨湯而已。

最近一次去新址冷靜地吃完排骨湯後,
看到旁邊店家聚集的人潮,熙來擾嚷,好不熱鬧,
問了下飲料店的店員,原來這些是排三味食堂的客人。
即使在我這個沒什麼關注餐廳的人耳裡,三味食堂仍是依稀有聽過的,
原來就在這邊,原來紅成這樣。
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秉持著想幹嘛就不要等的座右銘*,某個星期日我就拉著家人一起去了。
(*其實只是一個放自己玩樂的藉口,正事就沒這麼衝)

我不是個吃到普通或是難吃食物就發文控訴的人,我也不至於那麼尖刻,
尤其在店員態度和店家環境都及格的情況之下,更是應該給點面子。
但我猜是因為美食部落客影響太大,為避免糾紛都會盡量往好的方向講,
以至於三味食堂在網路上好評佔多數,
這讓我忍不住出來中和一下,請沒去過的人冷靜一下。
(但論我這篇文章會被看到的機率...)(不論如何說出來我心裡也爽快)

部落客嘴裡的CP值高是一個好聽的說法,換個角度也可以說它是「吃粗飽的」。
東西份量是真的大得嚇人,生魚片也是切得又厚又大塊,
但分量大不代表就是好,我覺得已經大過頭,失去令人愉悅的感覺了。

很看單品的一家店,尤其口味的部分我覺得就是普,
也許不到難吃,但僅僅就是普,barely passable。

口味普通又加上不小心點太多,沒有任何滿足或愉悅的感覺,只覺得負擔。

但是用餐環境不會太擠,也不會給人催促的感覺,這點我很感謝。

2. 白木屋─ 想推銷給親朋好友的負面經驗

(照片從缺,根本懶得照)

我這人​​有一個病,遇到極好的消費經驗會四處推薦,
遇到極差的消費經驗也會四處推薦,
因為身邊沒有共感的人可以一起大罵真的太痛苦了。

白木屋是我近年吃到最不推的一間餐廳,
也許要看分店吧,總之我去的那次經驗很不好。

食物部分,我沒有吃到一樣我覺得好吃的,
然後我覺得明太子美乃滋有種被濫用的感覺,好多道菜都放,
(當然這點算是我的錯,不愛就應該避開)
服務生的服務也很掉漆(翻白眼),
整體來說是一個廉價的消費經驗,
這邊感覺比較像是給不挑吃的大學生喝酒聚餐的地方。

回家以後我拿這經驗跟我弟抱怨,
我弟問我:「同行的人找了一間妳覺得很差的餐廳,妳會...?」
這問題太哲學了我不會 (抱頭)
最明智的作法當然是閉嘴,但我當天似乎沒這麼做,我雖忍了一半但也講了一半,
我想對方不會在意吧(finger crossed),
因為我想彼此都心知肚明這是一個聚首重要,而食物不重要的場合。

總之,我希望我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可以去喔~ (但請不要約我去,我拒絕去第二次)
去了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或是要回頭吐槽我說我誇大也可以啦)

3. Hotel Monterey Ginza─與其意圖展現給人的印象不符水準的餐點

日本的連鎖飯店,婚宴似乎是其中一個主力,
它的賣點是它的歐風裝潢,環境的確也算是體面,我也是被這個吸引而下訂。

早餐是buffet,
西式餐點如培根熱狗炒蛋蛋捲牛奶麥片優格果醬,日式餐點為白飯納豆味增湯那一類,(日式的部分有點犯失憶了)
中規中矩的選項,沒多也沒少。

早餐內容和口味完全像是回到台灣,我正在某個森林遊樂區飯店用早餐那樣的微妙。
而口味是真的非常普,並且像是外面買現成進來的,
早餐口味和這家飯店刻意營造的高級形象落差太大,
有種走在平路完全不設防然後突然一腳踩空的感覺。

不會到負評,但完全不推薦在飯店用早餐,到飯店外隨便吃什麼也比這個強的多。

---

沒想到我會為了普評/負評經驗打一篇文章,還把日本的經驗也拉進來一起抱怨,
是真的這麼憤慨以至於難以釋懷?  (不,應該是太閒了)
我可以當普評/負評餐廳部落客第一人嗎 (這抬頭還不錯)(是有誰在看妳文章啦)

邊打這篇,腦裡邊浮現飢餓遊戲裡的喬安娜梅森,
不顧場面地講完尖刻的話後,
然後說:「幹嘛? 我的精神醫師叫我想到什麼講什麼,這也是療程的一部分」那時的畫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