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X 淡水】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探訪記行

有陣子在騎腳踏車時,常跑同條路線,
由接民生東路的基五號水門入,從松山-大直-圓山-士林-關渡-紅樹林-到淡水,後原路折返。
近淡水市區時,會先看到水岸邊幾棟吸引人的紅磚建築,
由於已近折返點,在那喘口氣的當頭看到它們,它們更有種預告休息的象徵意義存在,
於是更顯夢幻XDDD

雖然始終對這謎樣建築抱持濃厚興趣,
不過由於總是又累又汗,也因時間太早而尚未開放,故從未踏進去一步,
即使後來靠著google解謎此區建築身世,但仍缺機會一訪,
直至今日陰錯陽差來到淡水,於是把昔日這段腳踏車路線用雙腳走了一遍,
好像是對過去的糊里糊塗的自己有了交待。
▲ 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

今日路線:
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 => 淡水測候所 => 紅樹林生態步道 => 紅樹林捷運站


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
1858年淡水開港通商後,此處最初為嘉士洋行,
後1897年改由亞細亞火油公司(即廣為人知的殼牌石油公司)入主於此,做為其倉庫據點。
由於最初地主與外商簽訂的是永久性租約,
戰後隨著國際政治情勢變遷,也讓這裡捲入一段漫長的產權爭訟。

近年隨著捷運淡水線之開通,殼牌倉庫的去留也因此浮上檯面,
在文資團體的搶救下,殼牌倉庫終被指定為古蹟並進行整修,
現此處除了供人參觀、辦展外,也是淡水文化基金會的行政處和淡水社區大學的活動處。

可貴的是它保留了堪稱完整的建築群,讓人對此空間的過去有個具體的想像。
不過可惜的是當初供員工住宿的番仔樓在二戰期間被美軍炸毀,
故當時人於此的生活樣貌便無法窺知了。

---

殼牌倉庫園區入口空地,會先看到一條模擬軌道,
示意此處過去有鐵路通過,穿越園區。
園區外的模擬軌道上更有殼牌倉庫之簡明歷史說明,讓遊客一目了然。


▲ 淡水文化園區入口鋪設之模擬軌道

園區內的軌道即為貨真價實的百年軌道,此外可見分支路段、轉轍器、地磅站及站台。


▲ 園區內的舊鐵道遺跡
▲ 地磅站,上還有HODGSON & STEAD之字樣,為英國地磅公司名
▲ 園區內車站臺,站臺轉角處另以石塊砌築加強

在過去公路不發達的年代,
大型倉庫或工廠依其業務型態,擇址多傍鐵路或水路,殼牌倉庫倒是兩者皆十分方便。

煤油自國外輸入,經淡水河口一路運到自家岸邊的石造堤岸,
上岸後存放在園區油槽及倉庫,待分裝等作業後再經鐵路分送往台灣各地。

不過園區有鐵路經過倒非幸運,這是專為殼牌倉庫所闢之鐵路側線。
日治時期1901年台鐵淡水線通車,並且同時興建這條亞細亞支線(也稱迺生產石油支線)以利殼牌油品之內陸貨運,
據說此為台灣第一條鐵道貨運側線,殼牌倉庫的受重視程度可想而知。
(不知日本政府是重視殼牌這公司,還是油品這商品,還是兩種皆有之呢?)
▲ 輕質汽油倉庫(現殼牌故事館)側邊下方即為當初可上下貨的堤岸。

1971年殼牌倉庫支線廢除,1988年台鐵淡水線也為了日後捷運通車而進行拆除。
雖現在年輕一輩的人已不知何謂淡水線火車,不過地方仍試圖復育這一段記憶。

現中正路口的淡水老街廣場在此放了一台當時行駛於淡水線的蒸汽火車BK-20模型,
這是由於日治時期引進行駛於淡水線的BK-20為以蒸氣為動力之火車,需時常補水添煤,
淡水線終站常出現的「火車吃水」畫面,為許多老淡水人的回憶。

一些昔日北淡線火車側線鐵軌遺跡,也搬到殼牌倉庫的故事館中展示。

火車在此功成身退,改為另一種軌道運輸捷運上場,未來也期待有輕軌的加入。

(同場加映一下,
下圖為今日在紅樹林捷運站遇到,宣傳淡海線輕軌的各種幾米插畫佈置,
並且打卡即贈左上角小禮物XD)

---

殼牌倉庫之建築有個引人注意的點,
也許是因為油品在過去是珍貴物資,加以有一定的危險性,
為嚴密防護,故建築物之門戶嚴密,倉庫窗戶有木窗和鐵條雙重保護。
但除此之外,所有窗戶、氣窗、老虎窗外都另有一層鐵窗,
由於鐵窗開啟方向朝外,故作用應非防盜,
推測這是為了防當地的一年到頭不息的海風之用。


殼牌倉庫園區主要是由四座倉庫/工廠,及兩座年代稍晚也較小的幫浦間和鍋爐間所構成。
看似都是紅磚建築,細看倒是有些不同。
最簡單的一點,可由其製磚技術推其建造年代,
中國早期的窯燒紅磚技術因窯內溫度不一,故燒製出來的磚色也參差不齊,
日治時期的機器磚則十分均色。

▲ 傳統窯燒紅磚磚面,同面牆有各種深淺的紅色
▲ 機器磚牆。 細看還可看到類似TR磚或S磚的菱格

為了配合這幾棟歷史建築,
園區所鋪設的紅磚地面,用的也是百年老磚,
所以此處車輛(包含腳踏車)禁行,以保護地磚。

雖這些磚不一定都是從原處取得的,可能遠從大稻埕之老房所拆換下來的,
但放在此處倒也十分相襯。
▲ 地面鋪磚,不時會看到日治時期的TR磚或S磚。(TR=台灣煉瓦Taiwan Renga,煉瓦即日文磚之意,由台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S磚=英資Samuel & Samuel Company所生產之磚)

故事館內也有放著不同時期的機器磚,意圖讓遊客更了解不同時期/工廠的製磚。

另外,故事館後邊風景不錯,適合放空。

轉往園區另一側探索油槽。

油槽在鐵道站臺後方,
此帶本要做為台灣原生植物園區,不過由於缺少修整,
這裡漸被原始自然勢力攻陷XD

油槽有三層樓深且直徑很大,
目前已被填平,僅能看見水泥大圈中的其中一小段。

在此處又遇到了TR磚。(這是油管嗎?)


早年由於此處人口不多,加以殼牌倉庫戒備森嚴,隔壁還是軍事用地,
故許多居民對此處的了解是一片空白。
如同我們土深土長淡水人的園區導覽員所說,
她也是直到捷運淡水線通車,透過架高路面往下一看,
才發現這裡有這樣的一個建築群存在。

而如今,雖它不再經嚴密看守,且離捷運站頗近,
但由於與吸引眾多遊客的老街方向相反,故此處仍顯得角落而僻靜,
似乎它從以前到現在,此園區都有那麼點遺世獨立的味道在。

總之來老街可以來這裡走走、聽聽故事,也是另種收穫。


【Info】
淡水文化基金會:http://www.tamsui.org.tw/
導覽:
1. 園區導覽:每周六15:00-16:00
2. 市區街車導覽:每周六9:30、10:30、11:30、13:30、14:30、15:30、16:30 (街車導覽網誌)
3. 其他:團體預約導覽 (詳見網頁說明)

---
放幾張紅樹林步道的照片做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