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X 新竹】春遊關西小鎮

▲ 走田埂路的參訪師生們 (圖片來源:羅屋書院臉書頁)


時序入春,氣溫舒適許多,決定就近到新竹關西小鎮度過週末。

符合我憊懶不愛做功課的個性,
到關西後拿了導覽地圖,配合各地路標和兩腳亂逛,
循著幾個線頭走,一天的時光就這樣不知不絕消磨掉了,對關西的歷史也有了微薄認識。

對關西幾個景點小記如下:

1. (中正路)關西老街

目前關西鎮相對於現今街道所稱的老街有二,
其一為受到地方政府扶植發展之文化街區,廣為觀光客所知之中正路關西老街。

紅磚拱門之連排低矮街屋為其特色,
目前有人文店家、藝術工作室、手做小店進駐,列舉如下:
  - 89工作室 (藝術創作空間)
  - 范特喜關西駐在所 
  - 大自在工作室
  - 關西關係實驗生活壹號店 (一個空間活化、與地方連結之實驗基地)
  - 石店子69有機書店 (僅換書不賣書之特色書店)
  - 六七客棧 (背包客棧)
  - Dream Theatre 52 (人文咖啡廳)
  - 萍手作屋 
  - 七沁工作室
  - 冶茶四九 (茶與陶藝品之特色店家)
  - Hi Look工作室
非以商業為導向之老街定位,帶來許多人文氣息與人情味。
這些店家不時舉辦之各式導覽及活動,為當地人及外地旅客對關西的認識,提供了多種途徑。

▲ 街長2、300公尺的中正老街
▲ 67背包客棧
▲ 店內二手書只換不賣(若真沒帶書來換,店員還是會贈書給你),比起書店,這裡更像是圖書館。然而我個人覺得店內選書可以再完整深入一點。
▲ 69有機書店二樓小空間
▲ 屋主賴先生把原為打鐵店的老房改為現在這充滿逸趣的茶與陶藝品店─冶茶四九,內部佈置值得一看。
▲ 冶茶四九店內及後院景致
▲ 圖左:屋主請喝茶。茶器多為自做,茶杯墊則直接使用舊房子所留下的百年老磚。圖中:店內各角落無不充滿有意思的細節。圖右:店主所做之陶蛙,十分靈現。
▲ 座落於中正街頭較為華麗之街屋,牆面還貼有馬約利卡花磚裝飾,穿過去即可通往傳統市場。

中正老街雖不寬,但往來車輛並不算少,加上街末為一上坡,行車自然會略踩油門,
行人心有罣礙,讓這悠閒的散步氣氛打了折,不知這裡未來是否有可能規劃為行人徒步區。

另外和台灣其他老街相同的是,店不會太早開,
周六午後一兩點開店的程度還疏疏落落的程度,太早來就只能貼著窗戶看店內了。

2. 石店尾時光長廊

中正老街底舊稱石店尾,在過去最繁榮的時代,這裡甚至出現了酒家這樣指標性的行業,
為了標誌過去榮景,地方政府請來早期繪製電影佈景的廖深貴老先生及街頭塗鴉達人蘇慶峰先生,
兩人合作於此繪製一系列關西舊時地方產業及客家文化之壁畫(如茶公司、打鐵店、踩鹹菜、關西仙草、關西麵等等),並將此處取名為時光長廊。

這裡許多壁畫都是設計成立體的,例如實體突出的椅子和筷子等等,
讓人覺得壁畫延伸到現實空間,為與遊客互動增添許多樂趣。
然而此處也是附近住戶停車之地,以至於難取壁畫全景,並讓許多人忽略了壁畫的存在,也是件可惜的事。
▲ 中正老街底的石店尾字碑,可看出左手邊之中正老街是有坡度的,而右手邊這條路則為帶有地方色彩的石店尾時光長廊彩繪牆。
 ▲ 關西製麵。其中筷子為實體的,合照者可作勢餵小朋友吃麵

▲ 時光長廊壁畫(圖取自google map)
▲ 依坡而建之住房

3. 關西分駐所、日式宿舍

中正老街上的關西分駐所於1920年完工啟用,
分駐所與其後邊之所長及員警日式木造宿舍連成一概念完整之區塊,
此區塊已經都市計畫單位劃設為公園用地,確立其古蹟保存區之定位。

▲ 年近百歲的關西分駐所,門前四株對稱的椰子樹和杉樹(?)替警局增添一股威嚴感。
▲ 四連棟的單身警察宿舍,見阿嬤在院中種菜曬衣,不知宿舍現在是否有人居住。
▲ 這區正在動工的應為所長宿舍
▲ 宿舍區內保存良好之古井
▲ 關西分駐所另一側博愛路上的日式木屋,老舊程度較為嚴重,日後好像會被拆除做為公園綠地。

目前新竹縣府已另擇址興建新派出所,遊回來沒多久就聽到新所完工啟用的消息,
原古蹟分駐所則可退休並轉變成文化古蹟文物館,供民眾遊覽內部。
此外所長宿舍也將於近期完成修復工程,下階段目標則是將員警宿舍以背包客棧之方向進行規劃及修復,
看來此處未來發展仍有許多空間,下次見面不知會以何新樣貌示人。

4. 博愛路、文人巷

博愛路舊名木匠街,因早年許多木工師於此街開店而得名,
現雖已看不到當年的生活痕跡,然而社區發展協會於此發起設立「東興木工坊」,
目標在於對廢棄木傢俱進行再生利用,以及各種木工DIY活動(例如聘請老師傅義修送修木質傢俱,像是99年協助太和宮修復供桌32件,並不定時辦理傢俱義修及刨木體驗活動等等),
對過去歷史重新詮釋並與時發展出新的價值。

文人巷一端接博愛路,另一端接大同路太和宮前,
此稱呼來自日治時期許多客家詩人相約吟詩作對常會由此窄巷經過所致,
沿此巷走也會經過分駐所所長宿舍之後庭園。

▲ 木匠街及文人巷的路牌。
▲ 文人巷
▲ 分駐所所長宿舍庭園

5. 關西公有零售市場&惠愛路第一戲院

有將近70年歷史的關西公有市場除了室內攤販外,
室外攤商和小吃攤也一路延伸至正義中山路口及太和宮前。
這篇網誌有許多細節的描寫。

公有市場兩端出入口之其中一端連往惠愛路,
近惠愛路市場入口旁,為已歇業之第一戲院。
第一戲院為關西第一家娛樂場所,由製碗窯改建,
早在電影和電影院還不普及的1940年代,日官方文件就已有它的相關記錄。
第一戲院起源自椅子只是用麻竹捆在一起的簡陋開端,
而上映的影片為愛國宣傳片或無聲片,放映時有辯士當解說員的有趣年代,
之後隨著電影國片的發展,曾有一段風光的歲月,
現雖已歇業,然其存在就是許多關西人的集體記憶之保留。

同場加映:錦泰茶廠旁的東泰戲院,現掛著關西聯合福利中心之招牌。
錦泰茶廠入口處給遊客坐著喝茶的長凳,就是東泰戲院結束營業時從戲院中搬來的。

6.台灣紅茶公司及錦泰茶廠

因地形、氣候、交通位置(臨近大嵙崁流域)等因素,茶業為關西地區重要的行業之一,
清末便有中國移民(如羅氏家族)在此種茶,並於日政府之政策鼓勵下蓬勃發展。

台灣紅茶公司及錦泰茶廠,同為"羅家人"所創建,
這些眼光精準的關西茶商不讓大稻埕茶商專美於前,
由粗茶廠轉型為精製茶廠,向後涵蓋茶的精製、包裝、外銷等階段,
親自上場於世界貿易舞台上逐一要角。

台茶公司由羅碧玉先生號召族人合力於1937年所創,
此阿公級茶廠至今仍保持生產營運,活力不衰,
經營者也將之往茶業文化館的方向用心經營,例如不定期舉辦音樂會等活動等等,
其優美的紅磚建築及帶有舊式字體之招牌讓這老茶廠受到許多遊客之喜愛。

▲ 十分漂亮的台茶公司外觀
▲ 廠房內部
 早期外銷茶箱所用之金屬刷板,當年茶廠外銷多國之物證
▲ 台茶公司內部有年代之文物

錦泰茶廠則為1936年由羅錦棠先生率其五子所創,由清香小吃旁一間街屋二樓的小家庭工廠起家。
於錦泰茶廠不巧沒碰上導覽,姑且照照廠房內部。


在飄著淡淡茶香的茶工廠裡參觀,看著過去遺留下來的物件文件,是件令人心情愉悅的事。

在東南亞外銷茶葉之強力瓜分市場之情勢下,台灣產茶業不比早年榮景,
關西一帶許多茶園紛紛改建為高爾夫球場,而現存茶公司也需因應環境變化調整公司策略 (如台茶公司於1960年代起研製「蒸菁綠茶粉」技術,目標市場為日本,將綠茶粉扶植為主力產品之一),期望兩家茶公司都能繼續長久走下去。

同場加映:錦泰茶廠旁石爺亭,其內供奉兩尊「石爺」、「石娘」。
據信,拜「石爺」、「石娘」為乾爹、乾媽,可像石爺般硬朗。

7.東安古橋及牛欄河親水公園

橫跨牛欄河之東安古橋,五拱橋之優美設計及其悠久歷史讓它成為當地重要地標。

在沒做功課之前我以為東安古橋理所當然就是一座橋,
殊不知2003年在路面拓寬時東安古橋旁多了個胞弟新橋,
到了此點我還對著新橋照了許多照,雖覺得好像有點怪但無認真懷疑,
直到穿過了橋墩,看到另一邊有著另一座明顯古老許多之橋,
才發現自己好像被騙了 (好吧沒人騙我,是我自己蠢)

▲ 興建於1933年的東安古橋正體。 (覺照明燈有點破壞畫面)
▲ 舊橋墩下。抬頭仰望舊橋橋墩,看它靜靜散發著歷史感,不由得屏息。
▲ 回到路面,古橋橋杆果然和新橋不同。

經過整治的牛欄河河畔,環境十分舒適宜人,為當地人散步佳處。
實際上,處於牛欄河和鳳山溪流匯流處之關西小鎮,日常生活與橋與水十分緊密,
時常可見當地人悠哉在岸邊甚至水中釣魚,讓人羨慕。

▲ 同場加映:關西橋一景。 (雖照片只有照到釣客一名,實際左右兩岸都有釣客散布)

8. 樹德醫院、陳興盛故宅

中山路上的樹德醫院為1936年由建築師宋進松氏設計建成之日、洋混合式二層建築,
當時為關西地區第一棟鋼筋水泥建築物,有著合乎當代建築風格的簡潔美麗外表。

此為留日醫生陳雲芳所開立之診所,也曾經是關西唯一一間住院醫院,
於各方面來說,樹德醫院都是關西十分重要的文化資產。
▲ 樹德診所側照

此外,在正義路及北平路交會之陳興盛故宅,
也是老建築愛好者口耳相傳中的關西經典建築之一。
陳興盛為關西第四屆鎮長也是第三任省議員,此宅後來轉手賣予他人,現在處於閒置狀態。
▲ 陳興盛故宅

同場加映一間於明德路上之不知名私人住宅,在舊時應也是棟豪宅吧,好想靠近偷看。

9. 太和宮、關西天主堂(石光天主堂)

太和宮與關西天主堂,一中一西,建築年代風格皆不同,
相同的是都為當地人信仰重心,具有凝聚社區的力量。

太和宮約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由當時的墾主衛阿貴所創建,
並於明治三十三年(1900)由羅碧玉、陳春隆等人發起新建完竣。
陳家和羅家在關西都是大家,人才輩出,
人說看一廟之碑記和捐贈紀錄可取得地方發展史之一手記錄,此話果然不錯。

關西天主堂則建於民國四十五年,
由來台加拿大籍馮道南神父之胞兄葛農先生捐贈購建之哥德式建築,
佔地2350坪,端莊優美。

10. 羅屋書院

羅屋書院為關西實業家羅碧玉於上南片的羅姓聚落所建之三合院,
此古厝為與關西三級古蹟太和宮同匠師及建材建造之同期建物,歷時12年建造完成,
來此可見客家人之建築風格,及石雕、磚雕、木雕等精細裝飾。

羅屋書院對面即為稻田,在插秧季節走田埂路,此美景對都市人來說實為難求之浪漫。
除了羅屋書院周邊,
來此也可散步到南山大橋看溪景,或是看當地人自建之水車等農村景致。

羅屋書院似乎是由2015年起開放旅客住宿,此次去關西也有小住了一晚,
住宿記及美里庄小記請見此篇
▲ 黃昏時分之羅屋書院
▲ 住宿房外
▲ 住宿房內
▲ 壟罩在清晨霧氣中之羅屋書院
▲ 羅屋書院內部無一不是有年代之文物
▲ 南山大橋頭田間路
▲ 南山大橋水車(圖片來源自網路)

11.關西國小周邊

(1) 關西國小老樟樹
關西國小校內有一年約200歲的老樟樹,伴隨許多學童長大。
老樹在都市常是被忽略的存在,
在這裡,少了些都市發展的壓力,老樹更能陪伴當地人左右。
(更多關西老樹可見此列表)

(2) 老街
除了廣為遊客所知之中正老街,
關西另有一條老街,位於西安里今中正路以西的大同路段,
此街名稱即為「老街」二字而已,緊鄰關西國小,
今路邊建築多已改建,若無路牌標出,實不易發現這條街為此處最早形成之街區。

老街陳屋是關西街區人口最多的完整單姓聚落,
以德星堂公廳為中心,老街1號附近,中山路、正義路也多陳屋的後代。
此處有一百年古井,除供應全聚落的日常用水,也是陳家發展關西最早豆腐製造業之功臣。
此井現仍被使用中,只是由早年之人工打水改為馬達抽水,
為方便識明,每條水管上還標有使用者姓名。
▲ 圖片取自行政院客委會台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網

(3) 洗衫坑
許多客家庄有「洗衫坑」、「洗衫窟」之地名,為當地人利用天然地形發展出之洗衣場。
關西國小前方下坡處也有一百年洗衫坑,據說為自然湧泉,至今仍有當地人至此洗衣。
▲ 洗衫坑一例。 (圖片來源:廈門攝影企劃研究室授權提供2017梅樹月展覽圖片)

(4) 文昌祠
文昌祠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現改建為二層樓鋼筋水泥建築,
一樓為圖書館,二樓則供奉各神明的木製神牌,
於此可清楚看到關西綠油油的稻田以及鳳山溪及南山大橋,視野遼闊。
▲ 圖片取自行政院客委會 台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網

有些關西人說,「我們這裡沒有什麼,有的只是小鎮風情田園風光,和都市沒有的慢活步調」,
我想這都是過度自謙。

在此處可以感覺到政府的重視與規劃,以及許多民間團體自發性的構想提案,
居民對於我這個手拿相機到處刺探的討厭鬼觀光客也沒有面露不悅,
讓我悠悠哉哉地在這裡度過兩天一夜,飽覽小鎮風光,覺得感謝。

這次走的都算是觀光大點,回家補做功課,其實還有許多景點值得一一造訪,
待秧苗高了後,再來看看這片翠綠田地。

---

後記一:
在羅屋書院拿了《牛欄河畔》社區季刊,幫我對關西歷史惡補一下,
也解答了我一些疑問(例如關西羅家人宗親派系的介紹)
刊物末頁還有一些會員動態之介紹,會有類似"某會員賢伉儷同遊某異國,令人稱羨"這樣的有趣內容。

後記二:
新竹關西更多景點搜尋請見客委會臺灣客庄網站數位典藏網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