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X 台北】八德路松山佛具街一探


松山慈祐宮、基隆河河流凹曲處一帶,
是松山區因水利之便,最早有聚落形成之街區。
光看市景,不難感覺到這裡的「年紀感」,
再凝神細看,果真能發現許多此區特有之處。

八德路四段饒河街口,幾條馬路於此交會,
其中岔出的塔悠路與八德路所圍出的一小塊四邊形區域,
這裡多為不超過三層樓的低矮建築,看來十分老舊。
此區北端靠基隆路處為南松公有市場所在,
而南端靠八德路這一段,則佛具相關店家聚集處,
和萬華龍山寺旁的佛具店街為台北市唯二兩條佛具街。

佛具相關產業群聚的原因,推測其中一和附近廟宇有關,
不到一公里的距離,有著當地信仰重心的慈祐宮、臺北府城隍廟、水福宮、松山霞海城隍廟等宮廟,
也有位於「鯉魚穴」嘴、身、尾的慈福宮、福德宮、聚福廟三座土地公廟,
相關的產業故因此依傍而蓬勃。

---

今日參加一導覽,路線如下:
松山慈祐宮=>彩虹橋=>水福宮 & 看工藝師傅之實做解說=>佛具街=>松山霞海城隍廟,
歷時兩小時,揀些相片簡單記錄如下。

[松山慈祐宮]
已逾260年歷史的松山慈祐宮。
位於饒河街夜市口,附近有火車與捷運站,
是個歷史悠久、位置精華且日漸國際化的廟宇。
▲ 七月普渡的儀式仍然繼續,工作人員仍忙著處理紙錢等祭祀用品和信徒捐贈物資。

▲ 另一種幫信眾書面點光明燈的方式


[水福宮]
位於夾角,面對著基隆河的松山水福宮共有兩層樓,一樓祀福德正神,二樓則是水德星君。

▲ 水德星君石碑據說為壓艙石所做,有百多年歷史。 (但不確定是否兩石碑都是)


[工藝師傅實作]
看泥塑、木雕、繪圖師傅的實際製作過程。






[八德路佛具街]
▲ 頭家嬤很可愛,還請我們喝飲料。
此處一、二樓為店面,三到五樓為自住,阿嬤抱怨年紀大了樓梯爬不動了。
▲ 寶山佛店(舊名)。之前經過這排店家時,最愛這間招牌的手寫字的簡樸古意感
▲ 店家牆上繪圖

▲ 七爺八爺像
▲ 各神明也有不同的衣式和帽式


[松山霞海城隍廟]
▲ 紙紮大士爺像,普渡時祭祀用。相傳大士爺是觀音菩薩之化身,待農曆七月一過,會將大士爺火化,送其登天。


---

後記:

[之一]

要介紹佛具街,不可能迴避介紹當地歷史和當地廟宇,
不過這些都是大主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便能介紹完,故僅能做點到為止的走法。

雖是如此,
我自己覺得可以「更」著重於工藝師傅的實做解說和和佛具街店家的互動,
並也希望能先讓師傅和店家對全體學員做個簡單的說明分享,(然並非完全取代Q&A)
不然今日出現學員們觀摩後私下各別對師傅/店家提問這樣的方式,感覺有點混亂。

所以這也是今天感覺有點可惜的地方,
覺得雖然看到了許多平常沒看到的事物,
然而對於這個產業聚落的歷史、工藝師傅的職業介紹,好像仍無法有完整或較深入的了解,
此外也有種我好像在逛櫥窗,而這些店家和師傅是被我觀看攝影對象的感覺,對他們也有點抱歉。
如果互動的形式設計上能讓這些店家師傅的身分定位更像是老師而不是模特兒的話,
我覺得這個活動對雙方來說都更有意義。

[之二]

當初看到這個活動,想著:終於有人要辦這導覽了嗎!!! (激動)
對於這樣的老行業,過去都是在店家門口晃蕩偷拍被當怪人,
若非在台北市佛具商業同業公會主導下辦了「神遊臺北城-佛具百年經典產業文化節」,
也無法明目張膽滿足偷窺慾望,
能有這樣近距離接觸,實在是開心~

如同下午場的周季五老師講的結語─「認識才會有感情,了解才會產生愛」
以及之前別的導覽老師所提到的,「對一件事情越無知,冷漠便是多麼理所當然。」
認識之後就不會把這裡視作老舊的街景而已,
傳統祭祀文化也不再會是這麼遙不可及的一件事。

[之三]

今天忘了問這區店家有沒有面臨都更壓力了,可恨。


留言